当前位置: > 尊龙人生就是博一赢来就送38 >
尊龙人生就是博一赢来就送38而这些人,仅是陆维钊先生的交游圈的冰山一角。在陆维钊先生的交游圈中,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王国维、黄培炎、叶恭绰、竺可桢、陈训慈、马一浮、潘天寿、沙孟海……
他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初时师从竺可桢先生学习地理气象,后因身体原因改学文史,从柳诒徵先生学中国文学史,从吴梅先生学宋词元曲,从王伯沆先生学诗选。
从南高师毕业后,由吴宓先生推荐,任清学研究院王国维先生助教,可惜时间短暂,不久祖父病重,他告假南归,教职被人顶替。此后在沪协助叶恭绰先生编纂《全清词钞》。
1959 年,陆维钊先生来到浙江美术学院开始教授古典文学。之后,浙江美术学院组建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书法篆刻专业,潘天寿院长亲自挂帅,成员包括吴茀之、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朱家济和刘江,并指定陆维钊具体负责筹建工作。他们开创了我国现代书法教育的学院体系。
正是在这些丰富的经历中,陆维钊先生结识了这些良师挚友。当我们细细品味他们之间的交往故事,也会被他们平实、有趣的事所感动:
记得儿时,我常随父亲去张宗祥先生府上拜访。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且总见老先生在伏来抄书,直到我们远去了他才搁笔,并取出烟斗,抽烟休息。他抽烟的方式与众不同,喜欢把五六只烟斗放到桌上,一字儿排开。一边交谈,一边装烟丝,待烟斗全部溢满,便点火抽烟,抽完一个接着抽第二个,接连不断。
父亲与胡士莹先生的第三个共同爱好,是围棋。两人旗鼓相当,互有胜负。虽同居杭城三十余载,但相距太远,交通不便,对弈的机会并不多。唯1957年迁居杭州大学松木场宿舍后的三年间,两家仅一墙之隔,棋兴来了,扣墙相约,闭门博弈,两人对棋坐,时闻下子声,其乐无穷。
浙江美术学院收回了父亲的退休证,让其回学校担任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导师,陆俨少先生也被聘为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的研究生导师。这个阶段,两位老人经常相约于涌金门,然后沿西湖策杖漫步,边走边聊,非常投机。
1981年春,为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浙江美术学院在浙江展览馆举办“陆维钊书画展”。为筹办展览,我们去向姜亮夫先生借此幅山水,姜先生说:“借画没问题,只是今天天气阴雨,我不拿,明天天好,我一定送到。”第二天姜先生亲自打了出租车,将作品送到展览馆,可见其对父亲作品的珍爱。
1959年,陆维钊的一幅山水作品在杭州“三潭印月·市民迎国庆书画展”上展出,被游湖的潘天寿和吴茀之见到……就这样,父亲于1959年9月受邀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兼课,讲授古典文学,重点是诗词题跋。1960年9月,潘院长又通过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协调,将父亲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正式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这大约,就是我们印象中的那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实写照吧,而这些故事,都来自👇👇
10月14日上午,陆维钊旧藏碑帖拓片捐赠仪式暨《君子之交:父亲陆维钊与其师友》新书发布会在嘉兴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举行。陆维钊先生家属陆昭徽、陆昭怀、陆昭蓉、陆昭菊及亲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卢炘,上海书画出版社杭州分社社长朱艳萍,平湖市委副书记、市长仲旭东等出席了活动。
他不仅仅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书法篆刻专业的创立者,他更是一名词人,在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中,有着许多我们未曾了解的经历和交游故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在面对他的交游圈时也感叹:“倘若我们今后也为自己编一份师友录,除了书法界小圈子以外,扪心自问,在现在的专业书法界人士中,不知会有何一类文史大角色竟能群体出场而且赫然在册?”
书中有大量史料,多为陆昭徽收集到的第一手材料,包括陆维钊对当时事件的记录、当事人之间的通信、陆昭徽作为这段交往的亲历者之一的回忆、其他名人后人的回忆,以及从作品题跋、历史照片中获得的历史材料。这些史料无疑将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更将有助于我们重新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近现代和当代历史文献线索,纠正一些以讹传讹的“谬传”。
“后人如果希望了解20 世纪我国传统文人的交往,可以从中窥见一斑。真诚希望祖国传统文人尊师爱友的优良美德,能够代代相传。希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正是抱着这样的期待,陆昭徽将这些收集、整理后的资料付诸出版。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